氯化鈣中葡萄糖酸鈉摻量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近年來,由于高層、超高層建筑工程的建設,傳統的混凝土施工技術不能滿足其施工要求,發達國家的泵送混凝土的使用已經很普遍,在我國的京 津地區泵送混凝土被廣泛使用, 由于其他地區的泵送混凝土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大,減水劑和氯化鈣等外加劑在工程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但是,配合加以外的加劑后,混凝土的崩塌度損失比不配合加劑前加嚴重,特別是配合加后混凝土的崩塌度只能維持十幾分鐘到半小時,施工困難各國學者做了許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這些成果中,通常采用的技術路線有兩種,一種是外加劑配方加方法,另一種是復合緩凝劑。 復合高效減水劑和緩凝劑解決衰變度損失的方法已經被普遍接受,該方法的理論基礎是延遲水泥早期水合物的形成,抑制衰變度損失。
一般來說,氯化鈣由高效減水劑、緩凝劑、引誘劑、輔助泵劑組成,能作為緩凝劑的物質主要使用羥基羧酸系物質、聚羥基碳水化合物、木質素磺酸鹽和腐植酸系減水劑,在無機化合物國內廣泛使用的緩凝劑為糖蜜減水劑和木質素也有問題。 水泥實施ISO標準后,水泥的細度變大,但與木鈣、糖等緩凝劑的適應差,羥基羧酸系緩凝劑的研究和應用少。
加有必要重視這種緩凝劑。 羥基羧酸系緩凝劑中含有檸檬酸和葡萄糖酸鈉等,葡萄糖酸鈉與高效減水劑的復合使用能延遲混凝土的凝結時間,減少坍塌損失,提高混凝土的強度。 但是,有些工程為了施工必須配合超緩凝減水劑,存在質量上的危險。 因此,選擇羥基羧酸系緩凝劑葡萄糖酸鈉(GNa ),研究了其配比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